首页

女王老师脚

时间:2025-05-28 17:35:00 作者:东西问丨陆文荣:《哪吒2》为道教文化传播带来哪些启示? 浏览量:76989

  中新社海口5月27日电 题:《哪吒2》为道教文化传播带来哪些启示?

  ——专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、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

 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

  全球热映的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简称《哪吒2》)创下多项影史纪录。影片中,太乙真人的拂尘、哪吒的混天绫和乾坤圈等道教文化元素随处可见,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呐喊更是与道教“我命在我不在天”的思想不谋而合。

  这部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动画技术融合的影片,为道教文化传播带来哪些启示?道教文化如何与其他文化更好对话交流?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、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近日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作出解读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《哪吒2》演绎了怎样的道教生命哲学?

  陆文荣:这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,不仅在视觉呈现上融合丰富的道教文化元素,还在叙事中深刻探讨“命运”“自我认知”等主题,多层次契合道教思想。

  《哪吒2》通过哪吒的成长叙事,将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融入剧情结构与角色塑造中,形成了“性命双修、济世利人、修道成真”的三维哲学。

  在阴阳五行与自然观方面,电影中的哪吒魔丸属火、阳,敖丙灵珠属水、阴,二者对立统一,体现了道教本体论哲学的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思想。太乙真人施法遵循“水克火”“金生水”等五行规律,天元鼎的炼制隐含五行相克关系,展现道教对自然规律的哲学化阐释,也是中国文化阴阳五行观念的体现。

  影片中道教符号与文物意象也十分突出。哪吒与敖丙以莲藕重塑肉身,契合道家虚境哲学中“无中生有”理念。结界兽、天元鼎、七色宝莲的设计,分别借鉴了三星堆青铜面具、商周青铜器、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等文物元素,暗含道教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。

  从主题上看,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这一“命运”主题核心台词,直接呼应早期道教经典《西升经》中“我命在我,不属天地”的思想,是道教文化独有的生命哲学观。影片中,哪吒作为魔丸却心怀苍生,打破善恶二元对立,体现道教“有容乃大”的价值观念。

当地时间2025年3月8日,《哪吒2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首映式。图为当地民众扮成影片中人物,吸引观众合影。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摄

  中新社记者:《哪吒2》为道教文化传播带来哪些启示?

  陆文荣:通过道教文化元素的现代化转化,《哪吒2》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叙事的衔接。这种处理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独特性(如玉虚宫场景致敬宋徽宗《瑞鹤图》),又以普世情感跨越文化边界,使道教文化具有更普遍的世界意义。

  影片借助动画技术,将“阴阳五行”“水火炼度”“仙道贵生”等道教核心思想具象化。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呈现,降低了文化理解门槛,使观众在娱乐中自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海外观众对影片中“哪吒逆天改命”的普遍认同,是道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普世性和现代性的证明。

  影片还融入三星堆青铜面具、战国铜敦等大量文物彩蛋,结合道教仙境与神话场景,展现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;通过动画的国际化语言(如IMAX技术),使道教文化从学术圈层走向大众视野,让全球观众更好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
  《哪吒2》的成功证明,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科技与创新表达,不仅能焕发新生,更能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桥梁,通过道教文化元素的符号化呈现与哲学内核的深度挖掘,重构传统神话的现代意义,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创新范例。

  利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来展现道教文化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、创新和弘扬提供重要启迪。道教文化的传播需以“内容为本、技术为翼、跨界为径”,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,拥抱多元化的传播形态。

  影视创作方面,可以借鉴《哪吒2》经验,挖掘道教经典和中国的传奇故事,结合现代叙事手法创新题材,开发系列动画或影视剧。

  在此基础之上,发挥数字化传播优势,在社交媒体平台推出文化短剧,发布动画短片解读《道德经》名句,以社交媒体互动和游戏化体验吸引年轻群体。

  跨领域合作与国际化路径的传播方式也可以得到有力展现。例如,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课程,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经典,翻译为多语言版本;举办“道教与可持续发展”主题论坛,弘扬“道法自然”生态理念,与国际环保议题接轨。

  此外,道教文化符号还可以进行产业化延伸,如将桃木剑、八卦镜等道教法器和青龙、朱雀等神兽符号转化为文创产品,结合潮玩设计理念,打造全球性文化品牌;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道教名山虚拟景区,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旅游项目,吸引海外游客。

图为海南文笔峰玉蟾宫。(受访者供图)

  中新社记者:道教文化如何与其他文化对话和交流,促进相互理解和融合?

  陆文荣:道教文化的海外传播,主要有移民、宗教交流、文化输出等途径,既有传统道观在海外落地生根,也有现代影视、游戏等媒介传播的案例。

  道教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影响较为显著,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,催生出“融合型”宗教形态。而在西方国家,道教更多以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形式被接纳,如《道德经》的多种译本以及道家养生文化受到推崇。

  近年来,道教传播呈现国际交流活动增多、科技赋能、本土化融合的新趋势。促进道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融,可从共通价值切入、构建对话基础,创新传播载体与形式,深化跨宗教与跨领域合作,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,尊重本土化与差异化传播等多方面发力。

图为海南文笔峰玉蟾宫的影壁。(受访者供图)

  中新社记者:道教文化为人类应对环境危机、社会矛盾等带来怎样的东方智慧?

  陆文荣:将哲学思想转化为现代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文化实践,是道教文化传播的核心挑战。从理论到现实,道教文化需通过国际交流、本土化实践、科技创新与伦理平衡等方式融入现代文明建设。

  “道法自然”的生态观,可为现代环境治理提供启示。“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”的“玄同”理念、“和而不同”的思想,可为多元社会治理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支持。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与超越性,也可为全球文明交流提供框架。

  通过对道教文化的“返本开新”,可将传统智慧转化为应对现代问题的方案,以“道”的超越性和平等性,引导人们在差异中求共识、冲突中寻和解。这一路径既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,又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东方智慧。(完)

  受访者简介:

陆文荣。受访者供图

  陆文荣,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,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,海南省南天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,海南玉蟾宫住持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华语律师大会(华语律师深圳行)活动在深圳前海启动

广西“三月三”假期,各地歌成海,鼓乐欢腾。多位台湾媒体人、“网红”博主走进广西南宁、柳州、桂林等市,体验广西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。

教育部:幼儿园托班要避免一哄而上 招收幼儿要有一定自理能力

4月26日,以“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”为主题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东部新区主会场开幕。开幕式上还表演了简短而精彩的文艺节目,芙蓉、珙桐、大熊猫等成都特色元素一一呈现,国粹京剧、四川民歌,以及全新改编的亚洲《茉莉花》、欧洲《春之声圆舞曲》等节目轮番上演。

美国国会众议院未通过驱逐议员桑托斯的决议

最近有一部戏在香港和内地都很受欢迎,它利用当时九龙城寨的历史背景去讲一个故事。很多人说(从中)看到了香港电影以前(著称的)一些武打场面。我们过去办很多推动流行文化的活动,(也是思考)怎样将一些以前做得很好的(东西),重新进行创新的转化。

授枪!独属于军人的成人礼!

十几年前,台湾客商卢月香将在台种植的“越光米”品种和技术引进福建,而今种植地区已扩展至安徽、贵州、陕西、山东等多个省份。“扩大种植面积、不断增加产量,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。”第一次参展农订会,卢月香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越光米这个品种,也借此平台寻找更多适合种植的区域和合作伙伴。

陕西眉县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

据悉,农户卖粮可先在手机上预约,再将粮食运到现场,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号并创建订单,经过自动过磅、质检、结算等流程后,就基本完成了一次卖粮。在旺季10月份,该系统日均处理约2000吨原粮,涉及110多车订单,仅需6名工作人员。目前,该公司正在打通线上信息共享平台,将实现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稻谷种、收、销的全流程数据采集,助推乡村数字化建设。(李盈 邓霞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